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超联赛是国有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超联赛是国有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恒大是民营企业,不是国企。
目前恒大最大的股东应该是许家印,而非政府或者国资委,所以肯定是民营企业了。
恒大应该是建立于1996年,创建人是许家印,第一个想去起步于广州恒大金碧花园,所以恒大最初的大本营是广州,后面把集团总部搬迁至深圳。
目前恒大经过20年的发展,已经发展成为集地产、健康、旅游、文化和体育为一体的世界500强企业。2018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6000亿元,目前在全国180个城市有500多个项目。
恒大产业也是比较多,体育方面,广州恒大足球队是中超的七连冠。也是恒大最重要的一张名片。非地产方面恒大也开发了恒大童世界,恒大养生谷适合儿童和老年人的产品。目前恒大也成立了自己的高科技集团,也是准备进军高科技,加快自己多元化产业发展。
不是。
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恒大集团、恒大地产或中国恒大集团)成立于1997年,是中国恒大集团的下属控股企业,也是集团的地产业务主体 ,总部位于中国深圳。
恒大集团是以民生地产为基础,文化旅游、健康养生为两翼,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。目前,恒大总资产1.88万亿,年销售规模超6000亿,累计纳税超2300亿、慈善捐款超120亿,员工14万人,每年解决就业260多万人,世界500强排名第230位。
2017年8月1日,恒大集团总部正式从广州搬迁至深圳南山区。
2020年12月27日,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连发两则公告,吴志东同志担任俱乐部董事长、总经理,孙华不再担任俱乐部总经理,李霄鹏不再担任俱乐部副总经理、技术总监。
回顾历史,自1998年鲁能正式接手山东队后,期间共经历了7任总经理。
第一任为邵克难,掌管俱乐部约3个赛季,鲁能泰山队获得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历史上首个“双冠王”。
第二任为董罡,他在任五年,期间并未能给球队带来联赛冠军,但是他致力于将鲁能变得更像一支职业俱乐部,这一举措为鲁能后面的辉煌奠定了基础。
第三任为康梦君,在职期泰山队达到顶峰,球队第二次夺取“双冠王”,并取得一次中超冠军,是目前为止获得冠军最多的总经理。
第四任为孙国宇,2010赛季鲁能夺得中超联赛冠军,但是因频繁换帅,球队成绩不稳定,一度濒临降级。
第五任为刘宇,“大格局”是他的标签,建好巴西青训基地,使俱乐部跨出国门,逐步走向了职业足球运作机制之路。
第六任为姚鲁,在任9个月的时间,是俱乐部截至目前任期最短的总经理。
第七任为孙华,从2015年12月接手俱乐部至今,收获2020年足协杯冠军。
未来什么模式,中超联赛的队伍里目前都没有,我感觉未来地方球队的赞助商不能是一个,而且是N个,应该有几个企业集团共同投资管理,这样可以高效率的管理好球队,防止嚯嚯钱。
只能说是新的尝试吧,目前中国足球,真的是阿斗!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
地方介入,可以和同是机构扳手腕吧。避免有些机构,大刀挥下,毫无抵抗不是。
但是地方加文旅的模式,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收益难说。
没有足够的收益,犹如前几年的国企改革,一个烂摊子也走不远。
体育项目或者竞技项目,如果像国球一样具备知名度就很赚钱。没有成绩的项目始终关注度不够。
如果中国足球,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,在国际上获得较好排名,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。
看了最近几年中超联赛,感觉之前各个球队大手笔签约大牌球星,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,尤其这几年的恒大和上港,通过大手笔投钱的日子已经过去,中国足球就是金钱游戏,由于疫情原因,足球比赛没有观众收入和赞助商,不论大小球队都存在资金紧张,如果不探讨其他合理的长久运营方式,中国足球终究不会得到长远发展,也许疫情过去,经济复苏,外加当地大企业财团加入,或者考虑像西甲小俱乐部通过出售部分股权,让球迷投入当老板方式,继续创新运营方式
首先应该弄清楚的一个概念,那就是“当地文旅集团”是什么性质?是纯市场和商业化的产业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因为,由政府文件和行政命令逐渐的文旅集团,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级行政机构,最起码是国营企业,是由政府出资运营,集中在文旅产业的一个机构。
这样一个机构来运营职业足球俱乐部,这跟之前山东足球由鲁能或者电力来运营一个样,都是国营的,都是政府拨款的——所以,这种文旅集团介入俱乐部的运营,现在来看有越来越多的文旅集团介入,这说不清是好事还是坏事,因为,这是行政命令和决定的结果,而不是职业联赛和市场化运营的必然。
近一年多来,中超俱乐部频频陷入经营危机,包括江苏苏宁足球这样的冠军球队,头一年夺冠然后马上解散,连“招呼”都没来得及打,而且是在经济情况和财政状况相对良好的江苏,这更令人瞠目结舌。
前一时间,又传出华夏幸福面临着危机的状况,这着实有点令人沮丧,因为,即便是在减薪和限薪等一系列新政实施后,依然有俱乐部难以维系,这就是中超联赛和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深层次危机,在短暂的少钱和热钱涌入之后,又逐渐地退烧和一个一个地老去,有时候猝不及防。
试想一下,倘若各个足球专业俱乐部都如巨婴一般,需要当地政府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,而不是能自我造血、自我运营,甚至到国际赛场上去乘风破浪的可能和勇气都没有,这样的一个联赛,说到底,除了自顾自地表演和自我高潮之外,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?
即便如此,中国足球包括超级联赛的俱乐部在内,依然有球队是在各种江湖习气和宫斗中,与当地政府和球迷玩过家家,这种不争气的局面,不知道能持续到何时,中国足球现在已经彻底与国际割裂开了,接轨?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。
您说呢?
企业赞助球队,本身就是看中球队带来的广告效益。但这么些年下来,眼看着球队越来越烧钱,特别是这两年疫情,企业自身面临亏损风险,还不得把球队这个“大包袱”甩出去啊。
所以当地国企和地方政府扶持更稳妥一些,不管是财力还是物力都有保障,球队不会因为年景不好动不动就欠薪。对球迷来说这也真是天大的好事了。
另外中超应该效仿一下mlb,做一个品牌授权,把中超这个品牌做成一个时尚休闲品类,每年既不用花心思去运营,还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费用给下面的球队分红,会比现在好太多。
如果中超联赛扩军到二十支球队,减少中下游球队降级风险,也是不利于培养年轻球员的,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。
首先,这个方法确实能让一部分年轻球员上场比赛,可是,在场上的时间是多少?只是降低了降级的风险,那就是说还是有风险,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?保级的就那几支球队,以前是,以后还是,名额是不变的。
然后,平心而论,中超联赛的观赏性怎么样?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答案,到时候就变成了拉锯战,体能、伤病情况会越来越多。本身中超联赛的水平就不高,这样一来,所谓的降低了风险,会不会出现饱暖思淫欲的现象呢?
再然后,这才是重点,有好的年轻球员,谁不想用?可是有吗?有几个呢?我们的青训培养不出来好的球员,这才是根本,不否认比赛越多越能锻炼,如果青训出品,必出精品,还用发愁这个问题吗?靠政策才能上场的球员,我觉得上不上也就那样了,意义不是很大,本身就没那两把刷子,硬是安排上场的话,也是浪费时间。
所以说,要解决年轻球员这个问题,必须要从长计议,足协已经急功近利很多年了,对于这个问题就没有想到过要去解决,只是把利益放在前面,以为一纸命令就好使,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如此往复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真的不知道我们的青训在做什么,人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,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,而咱们呢?呵呵了。
还是让足协想一个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吧。唉。。。。。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超联赛是国有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超联赛是国有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